浙商网编者按:
自去年下半年起,受金融危机影响,长三角、珠三角企业开工不足,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因找不到工作纷纷返乡或转移到外地落脚就业。然而时隔几个月后,浙江的温州、义乌,江苏的盛泽镇,广东的佛山等地纷纷出现"招工难"现象。如在温州,今年第二季度,在温州市职业介绍服务指导中心登记的需要招工的企业数量多达7060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工人需求总数为113979人;而企业用工需求缺口已近5万人,比第一季度上升了22%。而在义乌人力资源市场,甚至出现私营小老板数量超过打工者的景象。
那么,久违的"招工难"现象再次出现,是否意味着中国正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
导读:
纺织企业:不愁订单愁招工
企业扩张再现"招工难用地难"
浙江义乌"招工难" 老板上街讨工人
温企用工需求攀升 "招工难"预示金融危机将远
温州"招工难"正面效应:一些企业正在走出低谷
温州生产企业正经历"招工难"。据温州市职业介绍服务指导中心统计,今年第二季度以来企业用工需求迅速攀升,仅7月份用工缺口人数就达1.6万人。
今年初,受金融危机影响,温州部分企业开工不足,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因找不到工作纷纷返乡或转移到外地落脚就业。现如今各地刚好处于农忙季节,农民工无暇外出打工,从而形成工人难招的局面。
温州市职介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次"招工难"是金融危机的后遗症。同时,他表示,这也是温州企业逐步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显影剂"。
招工难源自金融危机后遗症
温州市职业介绍服务指导中心,是温州最大的劳务市场之一。据其统计,今年第二季度,在该中心登记的需要招工的企业数量多达7060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工人需求总数为113979人;而企业用工需求缺口已近5万人,比第一季度上升了22%。
温州市职介中心党委副书记兼办公室主任王瓯翔认为,这次"招工难"是金融危机的后遗症。去年以来,温州不少企业停止了很大一部分生产线,直到一季度结束,都没有全部开工。
据《每日经济新闻》一篇题为《三成中小企仍处停工半停工温州经济复苏星火还未燎原》的文章报道,温州一名浙江省人大代表说,一份暂未公开、由温州市政府有关部门递交给浙江省人大财经委的调研报告指出:今年一季度,"温州2500家较大规模企业中,29.1%的企业开工不足、10%处于停工状态。"这就表明该市有总计39.1%的企业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
由此导致了温州企业用工减少,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找不到工作。据《楚天都市报》2月6日一篇文章报道,受经济危机影响,温州约有20%-25%的用工岗位"暂时消失"。具体数字,应该在60万人左右。
温州市职业介绍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季建设在6月份接受《温州商报》采访时说,年初受金融危机影响,温州很多制造企业停产或裁员半开工,有10万多农民工离温。
招工难隐现经济回暖
今年二季度,温州市工业生产逐渐回暖。据温州市经贸委发布的信息称,今年上半年温州市相关工业指标出现了趋好迹象,如上半年全市工业用电量79.97亿千瓦时,同比降幅比第一季度回升了2.9%;上半年全市累计实现铁路货运量108.16万吨,同比降幅也比第一季度回升了10.2%。
随着经济回暖,企业用工需求急剧攀升,但这一次企业招不到人。据温州市职介中心统计,随着该市工业生产逐渐回暖,今年二季度以来企业用工需求迅速攀升,刚刚过去的7月份依然保持"高位数"增长,仅当月用工缺口人数就达1.6万人,企业招工难"症状"再次显现。
王瓯翔介绍,今年5月份温州企业已经出现招工难的征兆。据温州市职业介绍服务指导中心5月份的统计,当月到该中心登记招工的企业有3688家,需求总数为34082个岗位,但是直到月底,仍有18231个岗位空缺,招不到合适的工人。
王瓯翔表示:"往年第二季度招工属于补源性的,需求总数很缓和,而今年一直保持需求旺盛的姿态,而且用人单位每每招人都是大批量的,从中可以推断目前企业生产线在不断恢复开工或者在新增。"他说,这次"招工难"是温州企业逐步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显影剂"。
据温州本地媒体报道,温州部分企业在进入5月份之后,企业生产订单剧增,急需工人。如:温州市海滨秀龙鞋材有限公司从4月份开始订单猛增,同时计划扩大生产线,用工方面需求非常大,急需200名工人。浙江莱丽斯鞋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企业订单多,不得不新增生产线赶订单,可生产线有了,工人却招不到。另外,天骄笔业、康奈等温州的知名企业目前都在市职介中心发布了招工信息。
"招工难"形势下,温州市劳动保障部门和企业也想出了相应对策。王瓯翔介绍,今年5月份,他们组织了一批温州企业前往青海省招工,为温州输入了一批劳动力资源,并在当地建起了劳务输出基地,接下来他们还将到广西、贵州等地挖掘劳动力资源。同时,部分企业也表示,他们也将于近期前往异地招工。
来源: 浙商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