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大纲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91test.net  2006-02-13 00:36

    河北省省直机关2006年录用公务员公共科 目考试,本着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的目标,将突出对报考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测试,对招录公务员的所有部门和职位,考试科目均为《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均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来进行。考前不指定考试参考书,不举办也不委托其他单位和个人举办任何形式 的培训班。本考试大纲仅供考生了解考试的基本形式和有关要求,以利于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

    一、考试方法及试卷结构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今年河北省省直机关招录公务员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 时限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全部为客观性试题。

    1、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概念。行政职业能力 测验是对应试者适应职位要求的能力和能力倾向的考察,是基于人的能力和能力倾向具有广泛性、稳定性和潜在性而设计的一种测验,测验的 能力要素主要包括: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分析等五部分。这五种能力体现了对公务员能力的最基本的要求 。

    2、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与单纯的知识类测验的 区别与联系。知识是指对事实、理论、系统、惯例、规则和其他信息的知晓和理解的广度与深度。能力则涉及一个人能做什么,即能胜任某种 工作或完成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是已经具备而不需要进一步训练的主观条件,这种主观条件可以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也可以是由学习和实 践而得到的;能力倾向是指经过适当训练或被置于适当的环境下完成某项任务的可能性,而不一定是当时就已经具备的现实条件。当然,招录 公务员并非不重视应试者所具备的知识,对应试者知识的考察,主要通过审查其所学的课程、专业及达到的程度、学历、职称乃至其工作实践 的经历等来认定。任何形式的测验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也包含对各方面知识的测验成分,虽然涉及的知识内容相对比较 简单,但知识比较丰富并熟练掌握知识者对各种考试都会有所补益。

    3、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特点。行政职业能力 测验是一种标准化考试,具有试题客观化、施测标准化、评分现代化和分数解释科学化等特点,题量大、时间紧。

    4、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基本方法。行政职业 能力测验的题目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或两种题型的组合。测验材料是:试题本和答题卡。答题方式是:考生阅读试题本上的试题,然 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下所给答案的标号涂黑。判卷方法是:答题卡通过光电阅读机和计算机统一阅卷计分。

   (二)申论

    今年河北省省直机关招录公务员《申论》考试,考试时限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1、申论考试的概念。申论,取申述、申辩、 论述、论证之意。它既不同于作文考试,也不同于策论考试(策论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要求就给定的题目论证某项政策或对策),但申论考试的内容、方法及其产生的测评功能涵盖了作文 和策论考试的基本方面,它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资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 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2、申论考试的内容。首先在试卷上给出一篇 或一组1500字左右的资料,要求应试者在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的基础上,理解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事件(或案例、社会现象)的性质和本质,然后 按要求答题。

    3、申论考试的答题形式。(1)阅读给定资料 ,经过对给定资料的整理、分析、归纳后,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一般要求在150字以内)。(2)针对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 策和可行性方案(一般要求在350字以内)。(3)在完成上述两项程序的基础上,自拟题目,就给定资料及其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申明、阐述 、论证应试者对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要求在350字以内)。

    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型介绍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所给 的文字材料较长,主要是对词和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干扰 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能比较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

例题:

    阅读下文,回答题后的问题。

    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大 洋中绵延数万千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地幔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块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 地。某些陆上裂谷(如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了新的海洋。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 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另外,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这就成为碰撞带。随着碰撞角度的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 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者兼而有之。

    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岛弧、陆缘山、 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① 大陆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从全文看,这句话是说:

    A.板块移动是大陆漂移的动力

    B.板块移动表现为大陆漂移

    C.板块移动和大陆漂移的本质是相同的

     D.板块移动造成了大陆漂移

      ②下列判断与文意相符合的一项是:

      A.板块运动的形式有三种:碰撞、俯冲和裂谷

      B.板块边界的碰撞或俯冲,和裂谷的情形相反

      C.裂谷位于海洋中或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处

      D.碰撞带和俯冲带位于大洋边缘或陆地之上

    解答:题①的答案是D;       题②的答案是B。

    河北省省直机关2006年录用公务员公共科 目考试,本着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的目标,将突出对报考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测试,对招录公务员的所有部门和职位,考试科目均为《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均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来进行。考前不指定考试参考书,不举办也不委托其他单位和个人举办任何形式 的培训班。本考试大纲仅供考生了解考试的基本形式和有关要求,以利于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

    一、考试方法及试卷结构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今年河北省省直机关招录公务员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 时限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全部为客观性试题。

    1、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概念。行政职业能力 测验是对应试者适应职位要求的能力和能力倾向的考察,是基于人的能力和能力倾向具有广泛性、稳定性和潜在性而设计的一种测验,测验的 能力要素主要包括: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分析等五部分。这五种能力体现了对公务员能力的最基本的要求 。

    2、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与单纯的知识类测验的 区别与联系。知识是指对事实、理论、系统、惯例、规则和其他信息的知晓和理解的广度与深度。能力则涉及一个人能做什么,即能胜任某种 工作或完成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是已经具备而不需要进一步训练的主观条件,这种主观条件可以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也可以是由学习和实 践而得到的;能力倾向是指经过适当训练或被置于适当的环境下完成某项任务的可能性,而不一定是当时就已经具备的现实条件。当然,招录 公务员并非不重视应试者所具备的知识,对应试者知识的考察,主要通过审查其所学的课程、专业及达到的程度、学历、职称乃至其工作实践 的经历等来认定。任何形式的测验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也包含对各方面知识的测验成分,虽然涉及的知识内容相对比较 简单,但知识比较丰富并熟练掌握知识者对各种考试都会有所补益。

    3、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特点。行政职业能力 测验是一种标准化考试,具有试题客观化、施测标准化、评分现代化和分数解释科学化等特点,题量大、时间紧。

    4、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基本方法。行政职业 能力测验的题目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或两种题型的组合。测验材料是:试题本和答题卡。答题方式是:考生阅读试题本上的试题,然 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下所给答案的标号涂黑。判卷方法是:答题卡通过光电阅读机和计算机统一阅卷计分。

   (二)申论

    今年河北省省直机关招录公务员《申论》考试,考试时限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1、申论考试的概念。申论,取申述、申辩、 论述、论证之意。它既不同于作文考试,也不同于策论考试(策论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要求就给定的题目论证某项政策或对策),但申论考试的内容、方法及其产生的测评功能涵盖了作文 和策论考试的基本方面,它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资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 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2、申论考试的内容。首先在试卷上给出一篇 或一组1500字左右的资料,要求应试者在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的基础上,理解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事件(或案例、社会现象)的性质和本质,然后 按要求答题。

    3、申论考试的答题形式。(1)阅读给定资料 ,经过对给定资料的整理、分析、归纳后,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一般要求在150字以内)。(2)针对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 策和可行性方案(一般要求在350字以内)。(3)在完成上述两项程序的基础上,自拟题目,就给定资料及其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申明、阐述 、论证应试者对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要求在350字以内)。

    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型介绍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所给 的文字材料较长,主要是对词和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干扰 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能比较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

例题:

    阅读下文,回答题后的问题。

    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大 洋中绵延数万千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地幔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块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 地。某些陆上裂谷(如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了新的海洋。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 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另外,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这就成为碰撞带。随着碰撞角度的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 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者兼而有之。

    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岛弧、陆缘山、 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① 大陆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从全文看,这句话是说:

    A.板块移动是大陆漂移的动力

    B.板块移动表现为大陆漂移

    C.板块移动和大陆漂移的本质是相同的

     D.板块移动造成了大陆漂移

      ②下列判断与文意相符合的一项是:

      A.板块运动的形式有三种:碰撞、俯冲和裂谷

      B.板块边界的碰撞或俯冲,和裂谷的情形相反

      C.裂谷位于海洋中或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处

      D.碰撞带和俯冲带位于大洋边缘或陆地之上

    解答:题①的答案是D;       题②的答案是B。

|网站导航|联系方式|网站帮助|隐私说明|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5060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