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时评:一周局长制是权力体内循环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91test.net  2008-10-20 00:00

  ①“一周局长”制度在云南曲靖市罗平县正轰轰烈烈开展着,“一周局长”制度成为当地党政机关的热门话题。何为“一周局长”?解释起来很简单,其实就是局里的干部职工都来排队轮流充当“一把手”,一周一换。 (10月16日《都市时报》)


  ②正如罗平县委组织部向下属科室下发文件开展“一人一星期‘组织部长’”活动所期待的,一周局长制度的开展确实能够一定程度地起到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大局意识与责任意识的作用。但是在看到一周局长制度能够“锻炼干部”作用的同时,也需看到该制度所存在的内在缺陷。显而易见的是,担任领导干部除了要具有必要的业务能力之外,还需要具有一定承受压力与组织协调能力,而承受压力能力人各不同,组织协调能力也非人人都会具有;对于担任局长来说,一周时间也太短,很可能当事人刚刚熟悉情况与工作就要“卸任”,来不及在局长任上推出新的举措;如果说任期过短容易诱发短期行为,一周局长制显然只会更甚;由于“一周局长”遇上诸如批阅重要文件、接待信访群众及批示大额经费等重大事项时,还是要请示正式的部长、局长或相关领导,不能擅自作主,所以“一周局长”也注定难有大的作为,机关工作作风与能力难有实质性的改观。


  ③除此而外,由于一周局长制度缺乏必要的奖惩机制,在一周的局长任上表现好不可以继续留任,表现不好也可轮流担任一周的局长,做得好不会得到奖励、做得不好也不会受到不利影响,所以难以对干部职工形成有效的动力激励。更为重要的还在于,由于一周局长制属于干部职工轮流“坐庄当官”,领导干部难以直接受到群众与民意牵制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一周局长制度依然属于权力在政府体内循环性质,因而一周局长制在提升服务群众质量上难以有大的作为,推行一周局长制难以发挥有效提升机关服务效能的效用。


  ④也正因为如此,正如报道中所描述,记者发现,几乎每个接受采访的“一周部长”、“一周局长”都说自己通过轮值后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当问及他们是否为老百姓解决过什么实际问题,任职期间最难忘或最遗憾的又是什么,这些“周官”们都面露难色,要么表示记不起来了,要么干脆说没有;作为政府工作服务对象的罗平县郊区农民陈黎元,在为孙子小学升初中转学事项到县教育局办理手续时,也没感觉到“一周局长”给过他什么照顾或方便,甚至连当时的“一周局长”的面都没见过。一周局长制在提升政府机关服务民众意识与水平上,显然未能达到民众对于政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所寄予的期望与要求。


  ⑤政府服务民众意识与能力,与权力能否受到群众与民意的制约息息相关,唯有权力能够受到群众与民意的实质性牵制,领导干部与政府机关服务民众的热情才可能得到激发,服务民众效能才能不断得到提升。所以,变权力赋予与运行的政府体内循环为由民众决定权力赋予与运行的体外循环,是民众享受的政府与公共服务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的前提。对于民众来说,具体由谁来担任局长是不重要的,唯一重要的是无论由谁担任局长,都必须具有不断提升服务民众质量的诚意与能力,而要实现民众这一基本与朴素的愿望与诉求,就必需破除权力赋予与运行只在政府体内循环的格局,赋予与回归民众对于官员人选与前途命运的更大决定权。也正因为如此,任何政府人事制度改革都应遵循强化民意在决定官员前途命运上的权重的路径开展进行,都必需以扩大民众对于官员人选与前途命运的决定权为依归,否则难免会像云南罗平这种缺乏以民意决定为依托的一周局长制那样,在某种程度上沦为政府部门内部人员与权力掌握者一场自娱自乐的游戏。


|网站导航|联系方式|网站帮助|隐私说明|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5060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