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时评: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还权于校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91test.net  2008-09-18 00:00

    本世纪中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订工作方案,已于8月底获得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的原则通过。(东方网)

    如果教改仿效在上海浦东实行的公共教育服务“管办评联动”机制,则前景相当不容乐观,成功的可能性极小,而引发混乱、导致彻底失败的可能性极大。

    在浦东实行的“管办评联动”机制,是实行高级管理层面上的财权与事权分离,财权握于政府,事权,就是日常的管理权转让出去,在浦东,是转让给民办教育管理机构——上海成功教育管理咨询中心,由另行成立的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评估其绩效以决定相关事宜。

    除去拥有更独立的地位外,很难说此举与在教育主管部门内部分设管理、评估两个二级机构有区别。而且这两个二级机构,恐怕早已在许多地方存在。赋予其独立地位,反而直接促成了特殊利益,因此产生的问题是:谁能保证管理的绝对重点不会由教育转向经济利润。纵然能有效减少行政糜费,但如果因此影响了教育事业本身,便只能说“捡芝麻丢了西瓜”。将监督之希望寄托于评估方,又将陷入集权困境:谁来监督评估方,谁又来监督负责监督评估方的另一方,如此无穷尽。在小范围内试点,因为被超强度聚光灯照着,可能收效甚佳,一旦大规模推广,却必将引发公共属地悲剧——但凡产权不明晰的无主财产,任何一方都图谋上下其手、巧取豪夺,将改革引向彻底的混乱。

    现存教育制度的最大弊端,便在于将学校变成了行政机构的附庸,导致了教育畸形化,种种现实弊端,皆因此而生发。为行政机构本身的附庸,或为行政机构委托机构的附庸,并无实质性区别。教改的真正核心,就是要彻底改变附庸局面,将要学校彻彻底底地还给教师、学生、家长。由出资人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地方贤达组建学校理事会,代表基本为公益性职位、定期改选,一应管理事宜,包括聘任校长、教师,包括接受财政拨款、社会捐款、决定校园软硬件设施建设,包括课程设定、教材选定等等,一体交与理事会负责。另组校园内以及跨校乃至跨地域的教师公会、家长公会、学生会对校董会实施监督。校董会直接对出资人、教师、学生、家长负责,对全社会负责,以全程透明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监督、审计与问责。学校为独立的公益机构而不是任何行政或行政委托机构的附庸,是为国际惯例、改革的必然方向。

    教改成败,就决定于改革之刀,是否能挥向教育主管部门、乃至是政府本身,能否彻底放弃绝对权力及其伴生利益,将财权、事权一并归还给学校,将自己从绝对权力的拥有者变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仅仅对教育的大计方针提供原则性、指导性意见,而不是死抓绝对权力不放,充其量将改革拘泥于高层管理层面上的财权与事权分离。

    学校理事会与受委托承担管理职能的机构相比,为前者来源于当事各方,直接对当事各方负责,受当事各方监督,真正将教育放在第一位,是以更好的教育为绝对前提合理使用经费,而后者,则不免以更好地使用经费为绝对前提去选择性地办教育,两者之间,存在有天壤之别。

    彻底放权的思维阻滞来源于是否对公民社会抱有信仰,是否相信:一个公民社会正在向我们走来,越来越多的公民愿致力于公共事务,不是为了名利,而只是出于对自己以及他人公共利益的关切,出于对公平公正的信仰。汶川地震发生后,最令人感动的一幕,就是有数以亿计的公民自觉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这一股热情,也会无限大规模地发散于日常生活中,如果有发散机会的话。而缺少了对公民社会的信任、对公民自发形成力量的信任,集中权力于特定行政机构或委托机构,个中机构与人员疲于奔命,造成管理成本高涨、灰色交易空间久杜不绝外,最主要是绩效成果总不能如人意,影响公共服务质量,阻碍了社会进步。


|网站导航|联系方式|网站帮助|隐私说明|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5060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