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能力测试ABC》(3)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91test.net  2005-07-23 02:16

第二节    数量关系
一、数量关系的含义 

数量关系主要考查应试者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及运算策略的使用能力。 

二、题型 

(一)   数字推理 

1、  题型说明 

   观察数列的排列顺序或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的答案中选择应试者认为最合理,最符合逻辑的一个数来填补空缺项。 

2、  要求 

(1)       反映要快 

(2)       更重要的是掌握一定的方法 

  先寻找相邻两个(特别是第一,第二个)数字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类推到下一个数字相邻的关系,若得到验证,说明找到了规律,若被否定,马上改变思考的方向和角度,提出另一种数量关系假设。 

  另外,近年来数学推理的考题越来越难,如果遇到难题,先跳过去,如有时间再返回来。 

3、  代表性的试题 

(1)       等差数列型 

   这种题目,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数。同时,也会出现等差数列的变异,应加以注意。 

例如:a、11,17,23,( ),35 

A、25  B、27  C、29  D、31 

b、103,81,59,( ),15 

A、68  B、42  C、37  D、39 

c、3,4,6,9,( ),18 

A、11  B、12  C、13  D、15 

第一题是等差数列,前项与后项相差6,因此答案为C 。 

第二题仍然是等差数列,前后项相差22,因此答案是C。 

第三题是变异的等差数列,将前项与后项依次相减得到1,2,3,( )的等差数列,因此答案是C。 

(2)       等比数列型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当然,也会出现等比数列的变异。 

例题:a、12,4,4/3,4/9,( ) 

A、 2/9  B、1/9  C、1/27  D、4/27 

b、118,199,226,235,( ) 

A、238  B、246  C、253  D、255 

C、3 6,70,138,274,( )、                                             6 

A、348  B、548  C、346  D、546 

 第一题是等比数列,前项与后项相除得数3,因此答案为D。 

第二题是等比数列的变异,要经过处理,就成为等比数列,题中后项与前项依次像减,得到81,27,9,( )的等比数列,可知( )内应为3。由此可知答案为A。 

第三题也要处理过,从第二项起,后项加上2正是 前项的两倍,因此答案为D。 

(3)       隔项数列型 

 这类题目,规律要在隔项找。 

例题:a、345,268,349,264,353,260,357,( ) 

A 、36  B、256  C、370  D、254 

B、-1,2,-3,4,-9,8,( ) 

A 、11  B、-11  C、27   D、-27 

第一题隔项之间分别为递增的等差数列345,349,353,357和递减的等差数列26 8,264,260,( )。显然答案为B。 

第二题隔项之间是等比数列-1,-3,-9,( )和2,4,8。可知答案为D。 

(6)混合型 

这类题目,往往同时有两个规律,因此必须运用两个规律,或者数列各项的不同部分适用不同规律。 

例题:a、1.01,1.02,2.03,3.05,5.08,( ),13.21 

 A、8.11  B、8.12  C、8.13  D、8.14 

B、2,7,28,63,( ),215 

A、125  B、126  C、127  D、128 

  第1题数列各项的整数和小数部分服从同一个规律:前两项相加所得为后一项。答案为A。 

第2题,各项分别为1的3次方+1,2的3次方-1,3的3次方+1 ,4的3次方-1,5的3次方+1,6的3次方-1。因此答案为B。 

(二)   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则涉及一些算术知识,要求应试者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解答时应注意几点:一是掌握一些常用的数学运算技巧、方法和规律。二是准确理解和分析文字表述,准确把握题意。 

下面有几种典型的题目: 

1、  数学运算 

这类题目只涉及+、-、*、/的基本运算法则,关键是找捷径和简便方法。 

例:1、29.86元、261.71元、102.12元、314 .23元及50.05元之和为: 

A、757.68元  B、757.97元 C、757.86元 D、756.98元 

解答:正确答案B 。实际上只要把最后一位小数相加,就可以很快得到答案。 

      2、计算(1-1/10)*(1-1/9)*(1-1/8)*……(1-1/2)的值为 

A、 1/108000  B、1/20  C、1/10  D、1/30                                   7 

解答:正确答案为C,只需列出算,两两相约,就得出答案。 

2、  大小判断 

 这种题型不需要将全部数字算出,只要找到一个标准就行了。 

例:圆周率的值,3.14,根号10,10/3四个数的大小顺序是 

A、10/3>圆周率的值>根号10>3.14   B、10/3>圆周率的值>3.14>根号10 

C、10/3>根号10>圆周率的值>3.14   D、10/3>3.14>圆周率的值>根号10 

答案为C。关键是判断根号10的大小,3.15*3.15=9.9225<10 

第三节    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含义 

言语理解与表达涉及到词语运用、句子表达、阅读理解等运用文字的能力,是行政机关日常文字工作涉及的最基本的能力。 

二、题型 

题型有五种:词语替换、词语类比、词语填空、语句表达、阅读理解。 

一、词语替换 

词语替换要求应试者从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最贴切的词语,替换出句中括号的部分。 

例1、       大家的无私帮助给了她生活的(希 望)。 

A、 理想  B、信心  C、向往  D、信验 

解答:正确答案为B。 

  此类题型主要考核应试者的同义词的掌握和理解能力,故要求应试者要有丰富的同义词知识储备和词语的理解能力。不仅要求原句中的词语与用来替换的词语在意义上相同或相近,而且要求两个词语所适用的语言环境也要尽量一致。 

  题型二:词语类比 

先给出两个词,这两个词之间存在某种关系,下面有四个答案,要求应试者在这四个答案中找出与所给出的两个词关系的一对词。 

例题一:尺一寸 

A、 时一旅行  B、斤一体格  C、分一秒  D、里一路 

解答:在四个答案中,与尺和寸有相同关系的只有“分—秒”,所以答案是[C]。 

例题二:壳一蛋 

A、果一树  B、皮一橘  C、头一肉   D、核一皮 

解答:在四个答案中,与壳和蛋有相同关系的只有“皮一橘”,所以答案是[B]。 

此类题型主要考核应试者词语关系理解能力。 

题型三:选词填空 

  要求应试者从所给的四个词中选出最恰当、最贴切的词语,填入空格内,使句子表达得最准确。 

  例题一:云南白药是我国独有的——药品,它对于内伤、外伤、骨折、大出血等都有奇特的疗效。 

A、 珍贵  B、充足  C、珍奇  D、贵重 

 例题二:四川气温较高,加上雨水——,湿度大,所以亚热带植物几乎应有尽有。 

A、 充分  B、充足  C、充裕  D、充实 

此类题型主要考核应试者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和辩析能力,故要求应试者要透彻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区分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含义, 

题型四:语句表达 

   考察应试者对语气、语序、语法结构等语言表达要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8 

形式一,给出四个句子,找出表达正确(或错误)的一句。 

例题一:找出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 

A、 他是个很有名的人,我们不得不承认,学校里没有人不认识他。 

B、 他是个很有名气的人,我们简直不承认,学校里没有人不认识他。 

C、 他是个很有名气的人,我们几乎不相信,学校里没有人不认识他。 

D、他是个很有名气的人,我们不得不承认,学校里的人都认识他。 

解答:正确答案为B。 

例题二:表达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A、 这个教训值得每一为同学的重视。 

B、 如果风再大,也要去上学去。 

C、 北京都下雪了,何况哈尔滨。 

D、只有坚持原则,就能做好工作/ 

解答:正确答案为C。 

解题技巧: 

此类题型要求应试者了解与掌握语法方面的知识,运用语法方面的知识分析句子。在分析所给出的各句子时,还应注意句子所表达意思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形式二:给出四个句子,其中一句有歧义(或没有歧义),找出有歧义(或没有歧义)的一句。 

例:选出有歧义的句子: 

A、 每天坚持锻炼对身体很有好处。 

B、 人人都来关心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 

C、 凭票可领取一箱橘子和一袋苹果或一箱饮料。 

D、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鬼节,家家户户要去祖坟扫墓。 

答案为C。 

解题技巧: 

此类题型要求应试者了解与掌握语法方面的知识。有歧义的句子是指语句所表达的意思模棱两可,既可这样理解,又可那样理解。没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准确、得当,仅有一种意思。 

形式三:对长句意思进行准确理解。先给一个复杂的长句,然后根据长句提出一个问题。 

例四:销售公司王经理说他不是不愿意给新来的大学生分配工作,只是他们理论知识比较多,实践经验不够。 

   王经理对给新来的大学生分配工作的意见是: 

A、 同意  B、不同意  C、未置可否  D不想发表意见 

答案是B。 

解答此类问题主要要先分析句子的主干(主、谓、宾语),然后再对定(状、补)语进行分析。特别要注意多重否定的 情况。 

题型五:阅读理解 

  要求应试者对所给出的一段或几段短文进行阅读,然后就所阅读的内容国家自己的理解情况回答相应的问题。此类题型一般都先给出一小段文字,然后以A、B、C、D四种不同方式进行陈述。这些陈述是短文支持的一种观点,也可能是对短文内容的一个反复或其他情况,应试者应丛中选出最符合所给文字语意的一种。对阅读理解的试题,要认真仔细地阅读,透彻地理解句子或短文的意思,选出最贴切的答案。 

  该题型常见有两种形式: 

  形式一:给出一段短文,然后要求找出能最准确表达这段话的一句。               9 

例题一:寓言是一些带有劝喻或讽刺意义的故事,其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 其他生物或无生物,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中。 

这段话说明的寓言是: 

A 、指手画脚,专给人讲道理的故事。 

B 、有关人、 其他生物后或无生物的故事。 

C、专门用故事的形式来讽刺的。 

D、将较深刻道理寓于简单故事中的一种文学体裁。 

答案是D。 

解题技巧:要求应试者在深入地、透彻地理解短文或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意思时,要注意思考问题的方法,如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地分析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等。 

形式二:给出一段陈述事实的短文,要求你找出这段短文所支持的论点或观点。 

例题二:年轻人如果想要有个好的前途,学习计算机编程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这种观点类似于以前非常流行的一种说法,年轻人想要取得好的职业,就应该去学习法律,结果法律部门人满为患,有很多法律专业毕业的学生最后无法找到工作。 

  下面那一句描述最符合上面的意思? 

A、 将来会有更多的工作适合律师。 

B、 不久将会出现学习计算机编程的毕业生供大于求的情况。 

C、 越来越多的律师在使用计算机工作。 

D、计算机编程人员将越来越需要法律的帮助。 

答案是B 

例题三:男人在进入百货商店之前,通常已决定好要买什么东西,而女人则是在进入商店后才决定。这句话直接支持的观点是: 

A、 男人是在家里决定要买什么的。 

B、 女人在进商店前无法决定要买什么。 

C、 男人和女人都一定要进入商店。 

D、男人和女人购物决策的场所有些不同。 

答案是D。 

解题技巧: 

此类题型要求应试者对上述短文所要表达的其实意思能够理解。

|网站导航|联系方式|网站帮助|隐私说明|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5060900号-1